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生物饵料组合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2021-09-23分类号:S966.12

【作者】王林华  沈南南  江海仪  欧阳乐飞  张庆起  胡广伟  王攀攀  高焕  
【部门】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摘要】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存活率(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_(5)~P阶段大批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的分别高0.35 U/mg prot和0.04 U/mgprot。本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存活率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能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关键词】脊尾白虾  生物饵料  幼体发育指数  消化酶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蓝色粮仓科技创新”(2018YFD0901302);;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和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SH20191203)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