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10-08分类号:S945.4

【作者】段健诚  胡吉卉  沈宇航  邓高威  高威  牟华  张庆起  高焕  
【部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为探究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感染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感染EHP的脊尾白虾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虾与健康虾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且其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虾。研究发现,病虾中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未分类蓝细菌科(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和未分类α变形菌科(unidentified_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而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及噬几丁质杆菌科(Chitinophagaceae)细菌在健康虾中占据优势地位。EHP侵蚀导致感染虾肠道内潜在致病菌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此外,通过Tax4Fun功能预测,发现感染虾肠道菌群主要用于新陈代谢,从而抵抗EHP侵染,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健康虾肠道菌群则多用于个体生长与环境信息处理,进而保证生长与存活。本研究从虾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究了EHP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EHP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虾肝肠胞虫  脊尾白虾  肠道菌群多样性  功能预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蓝色粮仓”(2018YFD0901302);; 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SH20191203);; 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