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海渔业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关系
2021-11-23分类号:S931.1
【部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当前山东近海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对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有着较大影响。为探究山东近海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多样性水平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2017年冬季在山东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整体与山东近海3个不同海域的物种数、辛普森多样性(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of diversity)、皮尔洛均匀度(Pielou Evenness Index)等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评估了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所构建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且探究两者间的依存关系,研究将山东近海分三个区域并将分区作为空间因子加入到算法模型中。结果显示,山东近海的多样性水平空间分布上呈现半岛南部海域高于北方的烟威渔场及其临近海域、莱州湾渔场的趋势。物种数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方差解释率达到77.46%,而对均匀度指数的拟合效果较差。无论整体海域的模型还是分区模型,海底温度、海底盐度以及海水深度三种环境因子都是对多样性指数最为显著的影响因子,其中水深与海底温度在一定区间内与各个多样性指数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物种数随海底盐度的升高而升高,两种多样性指数随盐度变化不明显,而离岸距离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山东近海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平,对海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和针对性的海洋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 随机森林 山东近海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D0901204)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