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三倍体湘云鲫2号IFNa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探

2021-09-01分类号:S917.4

【作者】吴慧  侯利芬  黄嘉仪  冯浩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三倍体湘云鲫2号具有不育、生长快、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探究其抗病优势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及鉴定了三倍体湘云鲫2号干扰素a3(3nIFNa3)。3nIFNa3的CDS由55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84个氨基酸。经预测,3nIFNa3 N端23位氨基酸为信号肽;3nIFNa3成熟肽中存在2个半胱氨酸残基并参与形成二硫键,表明其隶属于Ⅰ型一组干扰素。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经poly I∶C刺激后8 h、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后48 h,3nIFNa3的转录水平达到最高。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nIFNa3为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为21.8 ku,其在出胞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宿主细胞中过表达3nIFNa3或含3nIFNa3的上清培养基孵育宿主细胞均能诱导内源ISG基因转录水平的显著提高。其中,3nSTAT1及3nVIPERIN在含3nIFNa3的上清培养基孵育后2 h转录水平达到最高,3nPKR则在4 h表达水平最高。此外,病毒滴度测定及结晶紫染色实验表明,EPC细胞经3nIFNa3孵育或过表达3nIFNa3后,其抗GCRV和SVCV的能力均显著增强。研究表明,3nIFNa3为可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三倍体湘云鲫2号  Ⅰ型干扰素(IFN-Ⅰ)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天然免疫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20103016,3200241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RS1038);; 湖南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项目;;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2019JGYB095);; 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