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锌浸渍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吸附氯霉素的机理研究
2021-10-15分类号:X703;TQ424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摘要】抗生素在人类医学和动物养殖业中广泛应用,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潜在隐患,为实现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修复氯霉素污染水体,使用ZnCl_2对水稻秸秆进行改性并制备生物炭以提高对氯霉素的吸附性能。借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仪(FT-IR)等技术手段对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能给予表征,并探讨不同热解温度、初始溶液浓度、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生物炭对氯霉素的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吸附动力学、等温线、热力学和扩散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Cl_2改性生物炭在1h内对氯霉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达90%以上,且700℃下制备的ZnCl_2改性生物炭(Zn-BC700)效果最佳,在平衡时对100mg·L~(-1)氯霉素最大吸附容量为96.68mg·g~(-1),700℃下制备的ZnCl_2改性生物炭的BET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分别为640.175m~2·g~(-1)和0.064cm~3·g~(-1),其在电镜下呈现丰富的管状和簇状结构;FTIR表征发现Zn-BC700上形成了酚羟基和芳香环等含氧官能团; Zn-BC700的XRD光谱上呈现多种含Zn化合物的特征峰,证明Zn粒子成功负载至Zn-BC700上。吸附过程受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氯霉素在ZnCl_2改性生物炭上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模型和Elovich等温线,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进行,吸附机理涉及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和电子给体受体作用。
【关键词】改性生物炭 氯霉素 吸附 秸秆资源化利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90220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6100120003_02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16-BIOMA);; 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018JY0543)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