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浙学与北学的交涉史

2021-08-10分类号:B2

【作者】张宏敏  
【部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摘要】浙学、北学是指浙江、河北两地的区域文化与思想学术,王充为"浙学开山",荀子、董仲舒为"北学开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人口迁移、文化融合,浙学与北学有着诸多交涉。汉代王充推崇荀子、董仲舒,促成荀学、董学成为浙学发展史上的"暗流"。南宋浙学通过批判董学、接受荀学而有"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明代浙学的主体是阳明学,阳明学在北方传播而有"北方王门",而北直隶之保定府则是河北阳明学的策源地。明清之际,夏峰北学与梨洲南学,为北学与浙学的典型形态;李塨游学浙江,在促成颜李学派在两浙传播的同时,也将"浙派"考据学的方法论带回河北。清代"浙派"考据学者对北学经典《荀子》《春秋繁露》的校勘、注疏,使得荀学、董学在近代学术转型、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浙学与北学在交涉、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具有了以"求实""批判""会通"为基本精神的学术特质。
【关键词】浙学  北学  交涉  求实  批判  会通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浙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1QNYC02ZD)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