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四川省木梯羌寨为例
2021-07-06分类号:F719.2;F592.7;F327
【部门】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以农户为投资主体的民宿发展模式,是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的有力支撑。但其"规模小、非正式、依赖家庭"的特征使得民宿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户自身行为过程及特征的影响。关注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优化投资行为、改善投资效益。文章以汶川地震后异地安置的木梯羌寨为例,借助扎根理论,探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民族村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经历意愿形成、行为产生、行为强化3个阶段,其影响机制可概括为"认知-情景-规范"模式,包含利益认知、风险认知、情感支持等七大因素;(2)各因素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使农户民宿投资行为呈现风险规避、市场驱动、有限理性等特征。该研究认为,优化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过程中农户的投资行为,应当重视市场评估和前期规划,提升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发挥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户投资 民宿 影响机制 民族旅游 扎根理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汶川地震羌族农村移民生计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11CMZ026)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旅游学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