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2021-08-15分类号:D633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多民族国情和多变化世情复杂交织的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依托,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关键词"共同体"聚焦"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意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二者都与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立足主体性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本质上看属于现代国家的认同建构范畴,是中华民族之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的实现在理论维度上要求顺应从个体本位到类本位的主体性发展导向,包容中华民族的结构张力;在历史维度上要求理清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主体性生成进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现实维度上要求保障从思想观念到物质利益的主体性实现路径,落实民族平等的价值原则。
【关键词】主体性 类主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国家认同
【基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A002);;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