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个体发展的视角
2021-10-15分类号:D633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摘要】民族社会建构观认为,"民族"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政治等因素建构而成的用于标记文化的标签。这一标签超越了个体固有的生理属性,能够随着历史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历史长河中所有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共同建构而形成的。本研究从发展的视角总结了民族社会建构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民族社会建构观的水平及各学段的教育特点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出了建议。在幼儿园阶段要教育幼儿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小学阶段帮助儿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逐步树立民族建构观;在中学阶段深化共同体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在大学阶段通过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社会建构观 儿童发展心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比较视域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1)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