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扶贫的内涵诠释、困境剖析与策略探究
2021-08-15分类号:G649.2
【部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教育扶贫是治愚扶智的治本之策。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农村扶贫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学界尚未有明确界定和广泛共识。本文结合"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思想,认为高等教育扶贫是通过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农村"与"农村反哺高等教育"的双向机制,使高校与农村在互利共赢中破除贫困人口能力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贫困地区整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扶贫方式,其主要特征体现为知识性、公平性、联结性、互动性以及可持续性。然而,人才引留困难、家庭人口结构失当和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等三重因素制约了高等教育扶贫成效。为此,政社校村需凝聚四方合力,为农村人才引留开辟发展空间;高校需加强对口支援力度,推动贫困家庭人口转化为高素质劳动力;国家需科学布局高等教育资源,打破资源差异带来的恶性循环,从而充分释放我国高等教育的扶贫效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扶贫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贫困人口 人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8JJD880005)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与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