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够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吗?——基于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测量和实证分析
2021-10-15分类号:G521;F323.8
【部门】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摘要】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关键词】教育 多维相对贫困 农村家庭 减贫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小康后农村相对贫困测度及减贫政策研究”(20CTJ010);;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后2020’山东相对贫困测度与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研究”(20CDCJ07);; 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市相对贫困测度与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研究”(QDSKL2001093);;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与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