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比“大体相当”:有无可接受的底线值——来自“三州”地区的调查
2021-07-25分类号:G719.2
【部门】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要】近年来职普比逐年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围绕职普比大体相当的争论其背后隐含的是企业、社会、国家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两者目前并不能很好地平衡。对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执行能否找到一个底线值,从降低中职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出发,是可以从学生、家长这端做些工作的,如果能找到学生、家长从心理接受职普比大体相对执行比例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如大多数(三分之二及以上)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比例值,则以此为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执行的底线值是可行的。提升职普比从源头上来讲就是要提升学生、家长对中职的升学需求,这可以从初三学生对中职的升学意愿出发,提高其中职升学意愿,并采取各种政策激励措施确保稳固这种升学意愿,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中职招生数,通过提高技能技工人才的工资待遇,使中职毕业生更好找工作,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及实训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措施,以吸引更多初中生升中职从而提升职普比。本研究以"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及15428名家长的调查为基础,试图为上述问题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答案,以期对贫困地区及全国的职教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职普比 大体相当 底线值 中职升学意愿 “三州”地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州’地区高中普及攻坚与普职协调发展研究”(18BMZ076)的部分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