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性教育:超越教育的同一性
2021-09-28分类号:G40
【部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摘要】从主体性到他者性,从同一性到异质性,从唯我性到为他性,他者性反映了在主体性责任缺失背景下的一种伦理诉求。他者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外在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他者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因此,我不能占有和同化他者,只能尊重和回应他者的需求,为他者负责。以他者的"非同一性"为逻辑起点,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是师生对等的对话、交流,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一种负责任的回应。教育不是借助理性抹杀他者,而是在开放自由的空间中,让他者言说和行动,通过他者性对话,建构他者性共同体,实现与他者的共生。他者性只是思考教育的一个维度,它不是教育的全部。
【关键词】同一性 他者性 主体性教育 他者性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0年度一般项目“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ZX124)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