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汾河上游自然灾害时空研究
2021-10-10分类号:K249;X43-09
【部门】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通过整理和分析清代汾河上游灾害的频次、类型和等级,运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点及原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共发生自然灾害111次,灾害类型包括水灾、旱灾、冰雹、地震、蝗灾和霜冻,灾害等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中度水灾频次最多。水灾、旱灾、霜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自然灾害的年际变化呈现出高—低—高3个时段,整体呈递减趋势,10 a频次在公元1690—1699年最高,主周期变化为37~38 a。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阳曲最多。其原因与明清小冰期、ENSO事件和区域内的小气候、落后的农业条件、人口增多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有关。
【关键词】汾河上游 自然灾害 时空分布 清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142);;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CZS067,17CZS003)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