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居民污染感知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
2021-06-28分类号:X705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与居住空间相交叠,影响居民生活品质。论文以北京市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阿苏卫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8—10月获取的问卷数据,构建表征居民污染感知与污染源的空间距离、居民属性和居民主观认知3类因素关系的多层线性模型,以探索大城市邻避设施周边居民污染感知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街道的人口特征分析居民的污染感知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个体属性方面,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居民污染感知具有正向作用;"老北京人"对垃圾处理中心污染最敏感,而"新北京人"对污染最不敏感;30~40岁的居民污染感知最强烈。(2)在主观认知方面,了解周边污染源,认为污染危害较大的居民对污染感知更敏感。(3)距离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污染感知,也会影响其他因素对居民污染感知的作用程度,距离越远,学历、家庭收入及对污染源的了解程度对污染感知的影响越大。(4)距阿苏卫9 km以内的街道集聚着较多的低收入、低学历人口,这类居民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需重点关注;距离在9~12 km的"回天地区"分布着较多高学历的"新北京人",居民污染感知的差异较大;距阿苏卫12 km以外区域的居民污染感知微弱,其邻避情绪可以通过正向的引导基本消除。
【关键词】污染感知 多层线性模型 影响因素 北京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66,4187117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XDA23100302)~~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