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中非农业合作中的实践与对策分析——以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例
2021-09-10分类号:F283;F323.3;F34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中非农业合作是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非农业合作经验加以总结,有利于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大范围的农业国际合作提供借鉴。中非农业合作已逐渐发展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模式。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当前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形式,从建设期到技术合作期全程体现了其采用的"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与早期政府间合作模式相比,其成效明显得以提升,但依然面临经营不可持续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中非农业合作的PPP模式的建议:公私双方应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拥有共同的目标,共担权责;根据合作国经济状况灵活设置对企业的补贴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最大化利用补贴款;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沟通对接,将PPP项目嵌入当地的社会经济。
【关键词】PPP模式 中非农业合作 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非农业技术转移机制及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717611470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一带一路’农业技术转移研究”(项目编号:CAAS-ASTIP-2016-AII)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经济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