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自身”还是“观世界”?社会化媒体使用中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2021-12-01分类号:G206;F713.8;F274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广告的主要投放渠道。在此背景下,广告策略应如何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四项研究,本文探究了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所带来的消费者自我意识差异,以及自我意识状态与广告诉求策略(利他vs.利己)对广告效果影响的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以及同一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状态都可以带来消费者的不同自我意识状态:主体自我意识状态或客体自我意识状态;(2)广告诉求策略与自我意识状态的匹配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当消费者处于主体(vs.客体)自我意识状态时,利他(vs.利己)诉求的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3)加工流畅性在上述效应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自我意识状态 广告诉求 加工流畅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营销沟通策略与社会化媒体场景的匹配关系研究:基于消费者自我意识状态的视角》(720721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产品消费中的隔代反向代际影响研究:老年人心理发展和中国文化的整合视角》(20YJA6300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111001)
【所属期刊栏目】南开管理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