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地区何首乌不同生长期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2021-11-09分类号:S567.239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为探索十堰地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确定何首乌人工栽培的适宜采收时期,采用HPLC法连续测定何首乌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THSG)和不同形态蒽醌类物质的含量。何首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在移栽后3年内持续增加,移栽后的2年内增加最快,第3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何首乌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未膨大根>块根>茎,叶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微少、难以检出;根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在移栽后2年内呈"直线式"增加趋势,并于第2年12月份达到最大值,第3年与第2年同时期相比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茎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在3年间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波动,均以每年12月份含量最高。十堰地区何首乌在移栽后第2年12月份的质量、产量相对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何首乌 人工种植 武当道教医药 二苯乙烯苷 蒽醌类物质 植物源提取物
【基金】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701000)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