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苞叶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2021-08-27分类号:S513

【作者】夏浩然  徐涛  贺伟  李建  张敖  阮燕晔  张立军  贺岩  崔震海  宋波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省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玉米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铁岭旭日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场  
【摘要】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 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 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 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关键词】玉米  苞叶  表型可塑性  相关分析  种质  引种  气象因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1880);;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ZD-0723)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