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大穗型粳稻强、弱势粒灌浆与品质的影响
2021-10-28分类号:S511.22
【部门】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为了提高大穗型粳稻的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2个大穗型粳稻W1844和CJ03为材料,花前设置遮荫和疏行疏蘖处理改变抽穗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即T0(对照)、S1(遮光50%)、S2(遮光75%)、D1(每隔一行疏去整行水稻植株)、D2(在D1的基础上,将剩余行中每穴的分蘖疏去,只留主茎),探明抽穗期茎鞘NSC对大穗型粳稻结实特性、灌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糖花比(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与T0相比,D1、D2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增加了47.84%~173.59%,弱势粒的结实率提高4.1~7.2百分点,千粒质量提高6.06%~14.29%。S1、S2处理显著降低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降低了33.28%~53.79%,弱势粒的结实率下降6.8~32.8百分点,千粒质量降低13.54%~45.02%。D2和S2处理对弱势粒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D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缩短了6.80,7.10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65.78%,61.15%;而S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延长9.50,8.26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44.35%,43.28%。D2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弱势粒稻米品质;而S2处理下弱势粒品质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花比与弱势粒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可通过提高弱势粒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进而改善水稻的品质。
【关键词】大穗型粳稻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灌浆特性 稻米品质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305;2018YFD0300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1286;3207194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808085QC70);;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KJ2018A0158)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