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包干:资源下乡背景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有效路径——基于对广西星村的经验考察
2021-10-25分类号:F327
【部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资源下乡背景下,部分农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是阻碍村级公共品得到充分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项目落地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造成破坏,形成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落地成本",农民不愿承担这一成本是其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源。广西星村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资源下乡形式、调整基层治理单元并强化规则供给,可以建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村社包干"模式。该模式能够重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并激活基层民主,从而有效激发农民承担"落地成本"的意识与意愿,实现对农民不合作行为的有效治理。"村社包干"模式的提出为资源下乡背景下的村级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 基层民主 “村社包干” 乡村振兴 资源下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研究”(编号:18ASH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