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相对贫困与主观幸福感

2021-11-23分类号:F323.8

【作者】周力  沈坤荣  
【部门】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摆脱相对贫困,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施政所指。本文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等效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或分城乡)中位数40%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以此标准识别相对贫困具有政策有效性。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参照系一般是同类户籍的群体,这种相对剥夺感会给国民的生活信心与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相对剥夺感来源于公共产品匮乏和社会不公经历,相对贫困群体融入社会的努力不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治理相对贫困,不仅需要强调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在供给层面的均等化,更要强调可获性及可获质量的均等化。摆脱相对贫困,应以人民的幸福线为指南,以人民的获得感为评判。
【关键词】贫困  相对贫困  幸福感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农村贫困性质变化及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研究”(编号:19ZDA1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结构与推进机制研究”(编号:19ZDA049);;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