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
2021-11-23分类号:F323;F125
【部门】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境外园区 对外直接投资(OFDI) 历史脉络 理论逻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的二元边际及绩效研究”(编号:17YJC790077);;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浙江参与‘一带一路’海外科技园区建设的多元路径研究”(编号:2019C35106)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