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农户相对贫困测度研究——来自浙江农村的经验证据
2021-07-23分类号:F323.8
【部门】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要剥夺程度相对较轻。另外,有效性检验表明,需要剥夺指数与收入贫困有较高的相关性。
【关键词】美好生活需要 需要剥夺标准 双参数IRT模型 有效性评价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需要满足视角下农户相对贫困测度与防贫机制研究”(编号:19BGL225);; 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