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代的“抒情”——重识抗战时期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
2021-07-25分类号:I207.25;K265
【部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作为"革命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文论家,当抗战以来的诗歌创作陷入放逐情感的"口号空喊"与缺乏"生命情愫"的形式摹仿时,黄药眠通过重返中国古典诗史及其"抒情"传统,试图在历史的互动中谋求抗战诗歌与中国新诗的理论出路。正是从"抒情"的基调出发,黄药眠对抗战以来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读和理论批评,不仅在"革命"话语语境中明确提出"抒情诗论"的主张,还从诗"情"、诗"美"与诗的"形象化"三大抒情面相上进行了学理建构。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在"革命"与"抒情"之间既坚持文艺的"内在规律性"和诗歌的"情感特质",又集中准确地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还较早地确立了诗歌批评的"审美标准"及"诗歌民族形式"的发展方向,并在针砭时弊中为抗战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革命"激进的政治话语语境中,黄药眠诗歌理论批评所发出的"抒情"声响,既蕴藏学理,又富于现实感,极具诗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抗战时期 黄药眠 革命时代 抒情传统 诗歌理论批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药眠年谱整理及其文艺思想研究”(16CZW002);; 教育部高等院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161090);; 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CIT&TCD201904081)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