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十六国前期正统性建构中的符号策略与政治表达——以石虎“天人之望”的营造为中心

2021-07-12分类号:K238;D691

【作者】李磊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是他建构合法性的主要思想资源:一是将洛阳器物用于邺宫建设,沿袭汉魏晋舆服形制,继承洛阳的文教传统,并取"邺中有凤皇"的传说,将政权合法性寄托于邺城自身的神圣性上;二是在襄国、幽州、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将宫室视作展示强权、构建统治权的场所;三是以东晋为正统性竞争的对手,臣服索头、宇文、拓跋、铁弗匈奴、仇池等势力,并策动对东晋及长期以东晋为正朔的慕容氏、前凉之战争,连横成汉中分东晋,以重构大一统来建构统治合法性。石虎营建"天人之望"的模式表明十六国初期的政治发展仍处于汉魏晋王朝的历史延长线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整体史之中前行的。
【关键词】后赵  石虎  政权建构  法统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华认同与南北朝时代的国家建构”(14PJC030)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