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居民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研究——语言与国家治理系列研究之五
2021-11-11分类号:F249.27;H102
【部门】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劳动者个体掌握的语言数量越多、语言技能水平越高,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收入的机率就越大。基于对"京族三岛"京族居民的抽样调研数据,在分析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量化实证研究"京族三岛"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的相关性及其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多语能力及普通话、京语、白话等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劳动者收入水平处于低收入段的概率,提高其处于高收入段的概率,与劳动者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普通话的劳动者收入效应最大,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存在性别的异质性,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因此,注重居民的多语能力(包括跨境语言、方言)的培育;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强化提升民族地区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普通话水平,是持续提高"京族三岛"居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京族三岛 语言能力 收入效应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专项“‘五个认同’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20VMZ004);; 教育部项目“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精准扶贫效应评估及完善路径研究”(19YJA790054)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