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收入不平等及政策:理论分析
2021-07-15分类号:TP18;F124.7
【部门】宁波财经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关键词】人工智能 收入不平等 技能溢价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疫情冲击下区块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NDJC168YB);;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制造‘机器换人’下的劳动关系质量发展研究:以广东南海为例”(项目编号:GD18CYJ06);; 珠海市金湾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疫情背景下如何加强新基建投资促进金湾区经济高速发展”(项目编号:202043)
【所属期刊栏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