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饥荒循环:清代陕南山区的粮食供应

2021-09-15分类号:K249;F329

【作者】王保宁  王怀祥  
【部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摘要】清代流民大量涌入陕南,带来了粮食压力,改变了既有的粮食供应体系。在市场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陕南玉米的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成为主要商品粮,单一农作物结构随之形成。受其影响,如果玉米丰收,则产业繁荣,社会稳定;反之,则产业衰落,社会动荡,这是清代中期陕南山区玉米——产业——社会稳定的运行逻辑,也是饥荒不断上演的内在机制。19世纪上半叶的气候突变造成了山区常态化的玉米歉收,持续冲击原有的农作物结构,饥荒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增加。于是,原先的马铃薯部分替代玉米,从救荒作物转变成为山区的重要商品粮。尽管如此,粮食——产业——社会稳定的运行逻辑依然存在,饥荒循环的故事也就不断上演。
【关键词】陕南  产业  粮食  气候突变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清代长江流域玉米种植史研究”(批准号:21CLSJ07)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师范大学“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