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区域间配置与新发展格局——基于量化空间均衡的研究
2021-08-26分类号:F301.2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逐步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东部地区土地供应则逐步受到压缩。这一土地配置趋势明显地缩小了区域差距,但潜在地带来了资源错配,并抬高了东部地区的房价。本文基于量化空间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区域间房价分化的特征事实,并对中国土地的区域间配置进行量化评估。首先,本文考察了最优土地配置策略。最大化GDP的方式倾向于对东部发达省份配置更多的土地,这一策略可以同时抑制东部地区城市房价上涨,但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方式难以显著提高GDP。其次,本文发现,现实中的土地配置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实现了GDP和总福利的显著提升,又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后,针对土地配置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两难问题,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环节"的政策内涵展开了政策模拟,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方面提出了"土地配置与户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政策建议,在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方面提出了"畅通国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空间配置 区域协调发展 量化空间模型 新发展格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方政府土地配置行为的宏观经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视角”(批准号720032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批准号20YJC79018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研究”(批准号21ZDA03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