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股价崩盘风险
2021-06-23分类号:F832.51
【部门】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影子银行 股价崩盘风险 公司治理 信息不对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批准号18CJY056);; “泰山学者”专项工程经费(批准号tsqn20210305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房价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双支柱’政策协调机制研究”(批准号ZR2019QG0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