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措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2021-10-20分类号:S812.4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研究围封条件下植物群落中物种变化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解释退化草地在不同围封阶段演替规律。[方法]本研究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随机采样方法,调查群落生物量、植物物种种类、密度、盖度及高度,探讨时间尺度封育状态下的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封育措施显著增加了群落盖度,比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13.79%~114.75%,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封育措施对群落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封育显著增加了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禾草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66%~887.3%,禾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地下生物量在监测年份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封育措施可以提升植物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封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退化草地在长期围封后,应进行适度利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关键词】封育 草甸草原 生产力 植物多样性 群落特征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用技术标准研究”(2018YFF021340504)和“农田草地生态质量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17YFC0503805);; 国家自然基金“开垦对温性草甸草原土壤氮转化与平衡的影响微生物学机制”(4170308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