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研究——基于稻麦轮作区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2021-10-20分类号:F323.214
【部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基地
【摘要】[目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方法]基于江苏省海安市与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办法,对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海安模式相对传统化,兼顾小农户的秸秆收集利用,但需要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洪泽模式相对现代化,主要针对规模种植户的秸秆收集利用,效率高、利于田间管理,但农户、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结论]多元主体协同的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体系构建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同主体具有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实现基于利益驱动的多元主体协同;三是政府与市场应有清晰的边界。同时,还需得到政府支持,如在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效果的前提下,解决好秸秆离田问题、支持各类利用企业拓展多元利用的途径、促进秸秆资源化、创新与应用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
【关键词】多元主体 协同 秸秆 离田 综合利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化空间、政府责任边界与共治机制研究”(18BGL16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契约关系、技术信息干预与菜农设施蔬菜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研究”(71803069);;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项目“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JATS [2020] 38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