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郊县域乡村土地非农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县为例
2021-06-02分类号:F321.1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为例,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间关联程度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热点区始终向西北部集聚,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不断加剧;(3)对乡村土地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村内企业个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和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基于“人-地-业”视角探讨不同区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可为科学制定乡村空间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郊型乡村 土地非农化 人-地-业 影响因素 湘潭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洞庭湖沉积有机碳来源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及土地利用优化调控”(U19A204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对口帮扶村负责任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及脱贫长效机制构建”(18A044);;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城乡融合视域下城郊型乡村空间演化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CX2018B29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