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耕地集约利用及驱动机制的内生差异研究
2021-06-04分类号:F323.211
【部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摘要】[目的] 基于农户视角,将家庭生计及耕地规模纳入农户观察,探析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及驱动机制的内生性差异,为针对性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产要素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和对比,结合ArcGIS标准差椭圆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探究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1)农户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肥、机械和劳动力3方面,耕地面积较小的兼业户(占农户总量的64%)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的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较低;(2)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在空间上形成积累性差异,其中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西南-东北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点状分散,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分布的东-西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带状集聚,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成“倒U型”趋势分布;(3)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更易受自身属性驱动(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和破碎度等),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对当地经济(GDP)、地区农业发展(农业产值、区域复种指数)等区域型外部因子更为敏感。[结论] 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其驱动机制具有一定隐含差异,农户耕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需“因户制宜”合理引导。
【关键词】农户 耕地利用集约度 能值分析 空间重心 标准差椭圆 驱动机制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典型粮食主产区耕地集约利用的环境风险预警及优化调控研究”(4170159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项目“基于适度集约化耕地利用的环境方向调控研究——以山东省粮食主产区为例”(ZR2017BD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集约化耕地利用模式下的环境风险管理研究”(17YJCZH2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粮食主产区集约化耕地利用的环境风险管理研究”(2017M61234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