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及协调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2021-06-09分类号:F127;F323.8
【部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研究时段内:(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关键词】经济发展 农村减贫 洛伦兹曲线 耦合协调模型 重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农户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研究”(20XJCZH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4170161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