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重庆市为例
2021-06-09分类号:F321.42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探究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呈现三个增长阶段:2001—2006年低速增长,2007—2010年快速增长,2011—2018年缓慢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少变多并逐步趋向综合类发展;(2)在空间扩展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3)在空间格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除牲畜、家禽、花木、果蔬产业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产业及合作社整体呈显著聚集分布;(4)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空间尺度的依赖性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六类合作社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5)空间集聚分布呈现差异化,各产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主要聚集中心为奉节县、渝西地区。[结论]自2001年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本主要以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作业模式。因此,今后应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办法,培育出更高效、更能凸显当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扎实推进渝东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工程。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时空分异 时空演变 丘陵山区 重庆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解析与重构-基于要素和产业异质性视角”(419712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元经营主体融合下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微观机理"(4150110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山区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度的确定与路径选择"(KJQN20180053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