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

2021-09-25分类号:F327

【作者】钟丽雯  张建兵  蔡芸霜  陆双龙  黄丽排  黄太庆  甘磊  
【部门】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目的]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格局  农业科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岩溶石漠化区土壤碳氮转化速率及其对治理模式的响应机制研究”(41601585);;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北部湾典型海湾与入海河流环境耦合效应与一体化监控技术研究”(桂科AB1638024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土壤改良措施对广西富硒土壤硒的活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2017GXNSFBA19811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