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豫西登封市为例
2021-07-15分类号:F127;X24
【部门】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为探究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豫西山区典型县域河南省登封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9年4期遥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并提取各期土地利用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划分一级和二级土地类型,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转移的生态贡献率、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探讨登封市"三生"空间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9年,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持续减少,而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增幅明显,城镇生活用地增幅最高。2)一方面导致登封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的原因为低质量区面积持续扩张,研究期内面积由228.96增至256.41km~2;另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因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水域生态用地,以及牧草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用地。总体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远高于改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金店乡,研究期内持续向西北方向转移。3)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型区域集聚在北部的嵩山和南部大熊山等山区,"低-低"型聚集区多分布在登封市区及大冶镇—阳城工业区形成的工业走廊沿线。综上,该研究可为豫西山区"三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同类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三生”空间 格局演化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登封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00838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0CJJ10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0041049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B5600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20-ZZJH-50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