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株被膜态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能力的分析
2021-10-21分类号:TS201.3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为了了解食源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的菌株特征及潜在致病性,分析其在被膜状态下产志贺毒素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传统PCR技术扩增stx基因亚型,菌株1携带stx1c+stx2d亚型,菌株2携带stx1+stx2f亚型,菌株3携带stx2e亚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3株菌株亲缘关系较远,具有遗传多样性。分别利用结晶紫染色试验和Vero细胞毒性试验探究菌株在4℃、10℃、25℃和37℃下被膜形成能力和产志贺毒素能力。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被膜形成能力和产志贺毒素能力,37℃时3株菌株的被膜形成能力和产志贺毒素能力最强。Vero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个温度条件下,菌株2产志贺毒素能力最弱。菌株3在4个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强被膜形成能力和产志贺毒素能力,尤其在4℃和10℃时,菌株3较其他2株菌被膜形成能力最强。我国市场零售肉存在STEC污染,部分菌株具有潜在致病性,尤其是强被膜形成能力、产志贺毒素能力的菌株的发现,我们应加强对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STEC的监测。
【关键词】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被膜 产志贺毒素能力 stx基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18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60220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农业领域项目(19391901600);; 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沪农科推字2017第4-4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2017-01-07-00-10-E00056)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