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冬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2021-06-03分类号:S931.1

【作者】王银平  刘思磊  杨彦平  胡敏琦  刘燕  刘凯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摘要】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关键词】滁河  群落结构  生态类群  摄食功能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203);;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CJDC-2017-22);; 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监测站项目(JJ2017-01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