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池塘养殖尾水灌溉稻蟹共生稻田中水稻的生长

2021-07-15分类号:S511;S966.16

【作者】沈玺钦  李奎  刘凯  顾芸  石伟  管卫兵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淮安市苏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探求新型稻渔共作模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光明渔村开展了新型稻渔共作模式的实践。不同情况下稻田灌溉模式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实验分为每隔5天灌溉1次鱼塘水,每隔7天灌溉1次鱼塘水以及不灌溉鱼塘水。水稻种植品种为"吉宏6号",水稻平均亩产544.97 kg,总体旱田亩产量高于水田,不同灌溉周期亩产量5 d灌溉1次>7 d灌溉1次>不灌溉鱼塘水。地上部分生物量旱田大于水田。灰色关联度分布为0.576~0.907。各水稻根茎秆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根长(0.907)>秆基部外径(0.863)=穗基部外径(0.863)>秆长(0.846)>株高(0.829)>穗长(0.7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根茎秆构成因子是根长,关联度最小的是穗长;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有效穗数(0.869)>穗粒数(0.847)>生物量(0.813)>结实率(0.806)>千粒质量(0.759)>每公顷穴数(0.715)>根干质量(0.625)>成穗率(0.5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穗数,关联度最小的是成穗率。
【关键词】稻蟹共生  灌溉模式  池塘尾水  产量构成
【基金】宁夏银川市农牧局2017年农业科技项目(D-8006-18-0008);; 宁夏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ZDYF086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