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BB方法估算北部湾竹筴鱼种群参数
2021-08-04分类号:S932.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探究北部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不同组距的划分对其种群参数和资源评估的影响。利用2006—2018年北部湾竹筴鱼叉长数据重构长度频率,通过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和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 LBB)方法,估算竹筴鱼的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渐进叉长(L_(∞))、相对自然死亡率(M/k)、相对捕捞死亡率(F/k)、相对总死亡率(Z/k)、最适开捕叉长(L_(c_opt))、开发率(E)和相对生物量(B/B_(0))等种群参数。分析不同组距情况下种群参数差异。结果表明:(1)初次性成熟叉长范围为157~162 mm;(2)北部湾竹筴鱼种群参数平均值分别为L_(∞)=248 mm、M/k=1.38、F/k=6.92、Z/k=8.28和L_(c_opt)=156 mm;(3)北部湾竹筴鱼相对生物量B/B_(0)低于0.5,E大于0.5。(4)不同组距重构长度频率估算的种群参数结果有差异,且随组距的增大波动较为明显。研究表明,竹筴鱼生物量相对低且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同时建议今后以样本数量、长度组成和生物特性共同确定某种鱼类长度分组组距。
【关键词】组距 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 长度频率 种群参数 竹筴鱼 北部湾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201405,218FY1001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HY-JC0203,2019GH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SD14)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