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2021-11-26分类号:S718.5
【部门】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
【摘要】【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物种多样性大小,进行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为次生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在东北小兴安岭(XXAL)、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哈达岭(HDL)和龙岗山(LGS)地区共设置样地123块,调查各地区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和树木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样地内共调查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龙岗山地区样地内所包含的科、属、种数量最多,其次为哈达岭、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从重要值看,各地区主要以榆树、色木槭和水曲柳为优势树种;样地内物种α多样性指数均在长白山地区表现最大,在小兴安岭地区表现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P LYL>LGS> ZGCL> HDL> XXAL,各地区胸径最大树种为长白山地区蒙古栎,胸径为64.8 cm,胸径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暴马丁香,胸径为4.0 cm,各地区树高最大物种为龙岗山地区胡桃楸,树高为28.9 m,树高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黄菠萝,树高为1.3 m。【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对于林分内物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保证合理的林分物种多样性,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提供最优的空间。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 物种组成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树高 胸径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001);;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303072SF;20200602006ZP)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