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影响研究:来自WIOD数据的经验证据
2021-11-15分类号:F719;F752.62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经济活动中的时区差异作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能否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并促进中国服务业出口增长?文章在讨论时区差异影响服务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双边视角检验了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时差为11小时最为明显,因此时区差异能够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之一。而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和贸易伙伴异质性特征。在行业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在线处理(跨时区转移成本较低)知识、资本密集型等服务业;在贸易伙伴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与中高收入经济体的贸易中。上述结论在改变时区差异衡量指标和估计方法后依然成立。文章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时区差异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为中国制定服务业出口促进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时区差异 服务业出口 连续性效应 同步效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企业生产率: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1YJC790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服务业出口增长机制、路径及其生产率效应:中国的理论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71503273)
【所属期刊栏目】世界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