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天然南方红豆杉群落及种群结构特征
2021-11-26分类号:S791.49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茶陵县林业局种苗站
【摘要】【目的】为天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群落的人工促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内选取东(婺源)、中(分宜)、西(铜鼓)和南(信丰)4个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分别设置3个30 m×20 m样地,共计12个样地,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和分析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以及空间格局。【结果】四个样地中重要值大于4%物种数量以信丰和婺源居多,铜鼓和分宜少,并即使在铜鼓和分宜群落中南方红豆杉占绝对优势,林下几乎无南方红豆杉幼苗。不同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以信丰和婺源南方红豆杉群落较高,铜鼓次之,分宜的指数值最小。信丰和铜鼓表现为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但信丰在各个径级中物种丰富度均最大;分宜、铜鼓和婺源则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群落均存在较大比例南方红豆杉结实植株,但幼苗、幼树极少。各个南方红豆杉种群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均匀分布,特别是在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种群结构 江西省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601102);; 中国林科院重点项目(CAFYBB2018ZB0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