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保康县的田野调查为例
2020-07-01分类号:F832.35;F327
【部门】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在运用金融科技的诸多优势,通过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成本收益率、企业贷款积极性及农户的金融服务认知程度等诸多方面为我国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以提高农户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接受度为出发点,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选取了影响农户接受行为的多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服务可得性对农户服务使用情况有显著促进作用;投资理财服务是影响农户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路径系数0.80);农户行为意向受其对传统金融服务的行为态度(路径系数0.28)和预期风险(路径系数-0.16)影响。基于此,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从提高农户地区的服务可得性、促进金融服务下潜和完善人才回流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774128)的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金融理论与实践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