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研究——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

2020-06-28分类号:F323.8

【作者】李玉恒  宋传垚  阎佳玉  黄惠倩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衰退  乡村演化  可持续发展  村镇化  河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91,4193129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可桢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18RC102)~~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