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富集区贸易隐含碳及隐含SO_2排放转移——以山西省为例
2020-06-24分类号:X196;F752.8;F427
【部门】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量化地区间碳排放和SO_2排放转移特征,可以较好地了解地区间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的来源与去向,从而合理地制定各地区的减排与治理方案。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2007年和2012年山西省输出和输入的隐含碳和隐含SO_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为隐含碳和隐含SO_2排放输出区,输出的地区主要是江苏、河北、浙江和山东等地,输入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山东、内蒙古和河南等地。山西省向其他地区转移的隐含碳和隐含SO_2排放主要汇聚于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建筑业和化学工业等。其他地区向山西省转移的隐含碳和隐含SO_2排放主要集中于建筑业、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等。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关键性整改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能源富集区 隐含碳排放 隐含SO2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山西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790039)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