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时空分异特征——以云南省为例
2020-06-24分类号:F592.7;F512.7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摘要】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地,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电子地图POI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概念模型,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从时空视角审视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及不同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协调主导类型由"濒临失调型"跃迁为"初级协调型"。(2)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度总体格局呈"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布局态势,且东西分异剧烈,南北变化相对平稳;区域差异特征呈现"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滇东北"俱乐部趋同空间态势;不同交通方式与旅游强度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公路、铁路、航空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为"航空运输>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的不均衡特征;旅游地居民收入、旅游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均对旅游强度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强度提升。
【关键词】多源数据 交通服务功能 旅游强度 耦合协调模型 云南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47,41361037);; 云南省重大招标项目(ZDZB201802);; 云南哲社基地重点项目(JD2017ZD02)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